北京海淀法院 审判团队是基石 要“拧成一股绳” | |
北京海淀法院 审判团队是基石 要“拧成一股绳”
‘当调则调、当判则判’ 运转机制更高效![]() 知识产权速裁审判团队自2017年1月1日组建,设立在海淀法院中关村法庭,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部分案件案情相对简单的情况。速裁团队由一名审判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自2017年1月1日起,共审理了大概两千一百余件案件。 知识产权速裁审判团队回应了司法体制改革对于司法公正、司法高效以及司法便民的要求。第一,对于司法公正来说,知识产权速裁审判团队采取快审快结的工作模式审理了批量案件,速裁审判团队采用“当调则调、当判则判”的模式,对于案件的流转、诉讼材料的送达、庭前会议的组织、开庭以及调解等工作进行快速流转,体现了严格的时间把控。 第二,在审判团队的运行过程中科学配比、灵活搭配,针对不同案件以“一审一助”“一审一书”“一助一书”及“一审一助一书”的不同搭配模式进行审理,实现审判资源合理配置。 第三,为了节约外地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知识产权速裁审判团队首次进行了全流程的互联网开庭,从案件送达一直到审结都在网上进行,极大便利了当事人诉讼。 ![]() 业务‘繁简分流’ 团队搭配更专业![]() 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海淀法院审判团队的组建思路为:第一,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区分配置速裁团队和普通审判团队,做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第二,加大多元纠纷解决与审判工作的衔接,构建“速裁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混编”团队,提高诉前调解、案件速裁的效率;第三,针对特定案件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提高审判专业化程度、为培养“专家型”法官奠定基础。以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为例,是根据知识产权案件近年来数量激增、而一些类型化案件比较突出的特点来进行搭配的。 例如刘佳欣法官所在的速裁团队,就承担了大量的著作权侵权简易案件的审理工作,团队成员通过自身专业的审判经验和团队高效的搭配实现了案件审理既准又快。 此外,海淀法院的民商事速裁审判团队,分流了大量的民商事简易类适合速裁的案件;在执行方面,全面调整机构设置、实现分权集约;而刑事审判方面,海淀法院改变传统“承办法官+特定辅助人员”“一对一”的审书配合的模式,成立由多名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的“书记官室”,集中处理速裁案件的大量庭前事务。整体来看,海淀法院各审判庭根据人员配置、案件特点,探索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多样化办案团队。在繁简分流的总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实行专业化的配比和搭配。 ![]() 重视个体发展 真正‘拧成一股绳’![]() 知识产权速裁审判团队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责任更加明确。每个审判团队成员在团队里发挥的责任更加确定,每个人各司其职,法官真正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第二,更加重视个体发展。我们关注到审判团队中的每个人;第三,可以进行灵活搭配。灵活搭配的好处在于可以分担审判的压力,优化审判资源;第四,审判团队是一股绳,要拧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加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取长补短,真正达到“1+1>2”“1+1+1>3”的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知识产权速裁审判团队的积极作用有以下三点:第一,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类案串案的工作方法的研究;第二,提升办案水平,优化审判资源;第三,关注团队的协同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关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 ![]() 当事人获得感明显提升 形成良性互动![]() ![]() ‘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 充分调动法官积极性![]() 审判团队根据各个业务领域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搭配,主要采取“法官+助理+书记员”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辅之以事务性工作的集约化审理。此外,对于员额法官也提供一些“特色支持”,例如实行调研助理等,努力从业务领域、相关的事务性领域给予法官更多的支撑。 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员额法官的作用,使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通过权力、责任的配比和制约,充分调动法官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案件审理的质效。 ![]() 团队是基石 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 2017年结案率超80% 实现质效双提升![]() 司法体制改革之后,海淀法院虽然在法官的总体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是完成审判任务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地提升。海淀法院2017年整体运行的案件数量在10万件左右,最终案件审结在80%以上,而且员额法官人均审理案件数量在400件以上,实现了质量和效率双赢的效果。 司法体制改革以来,海淀法院对审判团队的组建和运行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审判团队是管理学中的团队概念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法院内部审判资源的优化组合,兼具办案单元和管理单元性质。审判团队不单强调法官的作用,而更强调“一审一助一书”的交互协作与内部合力。首先,审判团队的组建必须根据人员配置、案件特点,探索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多样化办案团队。其次,调动全院力量给审判团队以支撑,在充分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从人员配置、智慧支持、数据支持等方面全面支撑审判团队以帮助法官完成好案件的审理。通过给予法官合理的配置和在整个体制运行上的最有力支撑,实现案件质量和效率的双重保证。最后,审判团队建设必须符合“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基本价值取向,通过为法官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分工负责、互相协作,能够减轻法官大量事务性工作负担,将法官真正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法官真正回归审判本位,从而充分锻炼法官办案能力,提高团队综合实力,激发各类人员办案潜能,进而实现全院整体案件的良性运转,让社会公众能够真正感受到法院的司法公正。 | |
上一篇 : 张长青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 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为群众创造方便的就医环境 | |
下一篇 : 玛尔健 一个裕固族家庭的“非遗”情怀 |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