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流 > 人物访谈
人物访谈

瓷都故事 罗国新:古瓷片收藏家 于破碎之中 守护历史之美

瓷都故事 罗国新:古瓷片收藏家 于破碎之中 守护历史之美

  • 2024-10-30
  • 来源:

罗国新,景德镇人,上世纪80年代起辗转国内外经营陶瓷。2009年,他舍弃苦心经营多年的生意,回到故乡,成为一名古瓷片的守护者。“明正统青花云龙纹大缸修复件”是罗国新多年收集古瓷片的心血集成。今年5月18日博物馆日,他与女儿一起,将这口龙缸捐赠给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精彩观点 罗国新

 一双辨认古瓷片的‘慧眼’ 

一双辨认古瓷片的‘慧眼’ 近十年来,罗国新一直收集、研究历朝历代的陶瓷残片,几近痴迷。因高度近视,罗国新常年戴着一副眼镜,朋友都叫他“罗瞎子”。他见过不计其数的古瓷片,对它们的质地、釉色、纹样、笔法等已了然于胸,练就出一双辨认古陶瓷的慧眼,业内人称“瞎子不瞎”。

今年5月份,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入驻了一件新藏品――“明正统青花云龙纹大缸修复件”,这是罗国新多年收集古瓷片的心血集成。

曾经,他想把它送给女儿当做嫁妆,而女儿体恤父亲为了收藏古瓷片,花光家中钱财,还背了一身外债,就提议卖掉它还债,罗国新婉拒了。今年5月18日博物馆日,他与女儿一起,将这口龙缸捐赠给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罗国新花了5年多的时间收集这口龙缸的碎片,经过他和朋友100多个日夜的拼接和修复,终于完成。罗国新说,碎瓷片是会说话的,它会告诉你,它来自哪里,属于哪个部分……在龙缸捐赠后,罗国新时常会去博物馆,再看一看、摸一摸这口青花龙纹大缸。

罗国新

 一件能让游客‘上手’的藏品 

一件能让游客‘上手’的藏品 和馆内其他藏品相比,这口大缸着实“另类”。没有玻璃罩的保护,没有摆放“请勿触摸”的标识,观展的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

暑假期间,很多外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博物馆参观,这口龙缸旁常常围满了人。他们可以直接“上手”,抚摸和感受明代官窑陶瓷的肌理和纹路。

龙缸纹饰为五爪龙,明朝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这种纹饰,即使是修复件,也传世稀少。曾有人给出超过300万元的高价收购这口龙缸,被罗国新谢绝。捐赠给博物馆的时候,罗国新只提出一个要求:“不要设置保护罩,让游客能近距离观赏。”

从元代至清朝,景德镇官窑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据文献记载,每100件成瓷仅有4件能被选入宫,余品都必须被集中砸碎后埋藏,以禁绝流入民间。“景德镇地底下埋着的都是‘宝贝’,每一片我都喜欢。”罗国新说。

罗国新

 一个‘留住景德镇根与魂’的信念 

一个‘留住景德镇根与魂’的信念 罗国新自称“拾荒者”。刚回景德镇时,他常常挎着一个篮子,在御窑厂附近的工地上捡拾陶瓷残片,或在早市中翻寻、购买,朋友们要是谁有了好瓷片,也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

罗国新还经常前往北京、山西太原和内蒙古赤峰等地,收购古瓷片。如今,罗国新收藏的碎片要以吨来计算,保守估计已达50吨,存放在好几个仓库。对待这些来之不易的陶瓷残片,罗国新非常大方。你想学习研究,他可以借给你,你想观赏鉴识,他愿为你敞库沏茗。

罗国新说,自己选择回到家乡景德镇,就是想尽己所能,让碎瓷片也能回到它们出生的地方,于破碎之中,守护历史之美。罗国新有个愿望,开一间能“上手”的古瓷片博物馆,让所有人能看到、摸到这些古瓷片,与景德镇的历史“对话”。

在景德镇市政府的支持下,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二期将为罗国新提供一个场所。近10年的收藏,50吨的古瓷片,曾深埋地底的它们,因罗国新的苦心收集,得以“重见天日”,再次绽放芳华。


上一篇 : 宋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众多主体共同塑造中国旅游产业新格局
下一篇 : 齐明砾 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一张“网”一扇“门” 政务服务“不打烊”

中医名人>>更多

乡村振兴在行动|

走遍中国网...

智慧大脑显本领

走遍中国网...

生态环境部:“十

走遍中国网...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