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华 江苏省文联主席、《故宫三部曲》作者 “国宝奇旅”的背后是文人气节、文脉华光 | |
章剑华 江苏省文联主席、《故宫三部曲》作者 “国宝奇旅”的背后是文人气节、文脉华光
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故宫三部曲》作者“国宝奇旅”的背后是文人气节、文脉华光![]() ![]() ![]() 创作初衷来源于南京博物院珍藏的两千箱故宫文物2008年,我任职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在一次对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地下库房的工作视察中,我看到那里整齐地码放着两千多个装有故宫文物的木箱子,有些封条尚未拆开,打开之后满目尽是国宝文物,非常震撼。从那时起,我多次到朝天宫库房查看,并开始关注故宫文物在抗战中辗转外迁的历史。这一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文物迁徙壮举,将一万三千箱故宫文物从北京运至上海、南京,在南京沦陷后,它们又分别被运送至西安、贵阳、重庆。十年期间,两万里的历程,无数人倾力与接力的奉献,让这百万件文物避开战火侵扰,最终得以完好保存,至今仍能向世人展示我国传统文脉的精髓与荣耀。这次文物南迁行动,堪称世界战争中文物迁徙的伟大奇迹。 但关于这段历史,文字记载得不多。我想,应该将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全面而详尽地记载下来,以生动的史实与详实的细节展示这段热血的过往。 就这样,2010年至2016年,我的《故宫三部曲》:《变局》《承载》《守望》陆续问世,《故宫三部曲》全景式展现故宫博物院的前世今生,被称为文学版的“故宫通史”。 2017年,《故宫三部曲》摘得“徐迟报告文学奖”。此番《国宝奇旅》改编自《承载》,我想,荧屏“承载”的不仅仅是国难形势下,火车上成千上万件故宫文物,也“承载”了中华儿女誓死守护传统文化的拳拳爱国之心,更“承载”了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和大国气象。 ![]() 辗转采访,真实再现文物南迁过程中的泪与歌创作中,最大的难度是追溯史实。战争时期保密状态下进行的文物南迁工作,经手人都是文物专家,他们严谨地记录了时间、地点、名字,却不会记下文物经历过的故事。为此,我一边收集史料,一边开展采访。我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实地了解情况,接触过几十位参与故宫文物南迁当事人的后代,其中不少人正是在南迁途中出生。我还有幸采访到时年90多岁高龄当时仍然健在的高仁俊老先生,他参与了文物南迁的全过程。 我们在《国宝奇旅》剧中可以看到,围绕“国难当头,文物到底要不要迁徙”的问题,主迁派、反迁派、犹豫派的争论异常激烈。在文物迁出的当天,曾在故宫任职的文物所所长还采取了非常激烈的反对行动――他组织了人力和车辆堵住紫禁城的大门,不让文物护送的队伍迈出故宫。最后还是由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易培基向北平政府请求帮助,才算平息了一场风波;文物南迁过程中,曾“在宫内已遗失”的散氏盘,在偶然的一次文物清点中失而复得,令所有人惊叹不已、激动难平……这些栩栩如生的情节,都源于高仁峻老先生的回忆,我们也在剧中如实还原了这些饱含泪与歌的生动情节。 剧中的男女主角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也确有人物原型。男主角任弘毅是国宝南迁护卫队队长,当时张学良确实派出一支护卫队守卫国宝迁徙,实践着“人在,文物在”的泣血承诺;女主角周若思是年轻的故宫工作人员,也是当年前往故宫实习、参与文物南迁的北大历史系学生的人物缩影。 无论是纪实文学,还是这次拍摄的电视剧,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很多重要的人物和时间地点,都是真实的,或者说是有原型的。我觉得这个电视剧,和我的纪实文学,除了艺术价值,也兼备重要的史料价值。 ![]() 《国宝奇旅》闪耀着江苏元素我是江苏人,撰写北京故宫文物的故事,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一场文物南迁的历程,与江苏南京发生太多的故事。首先,文物南迁的决策来源于当时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文物南迁的重要一站也是南京,朝天宫的抢建文物库房正是为此而建。解放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剩余2000多箱依然留于南京博物院,至今仍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展览,向观众讲述这批文物与南京的缘分。 这部剧里也有很多江苏元素,除了导演花箐与原著作者都是江苏人以外,参演这部剧中的许多角色,都是来自江苏的话剧演员,功底深厚,饰演的故宫领导层、民国官员、文化名人等角色,各个出彩。 ![]() 文物会说话,战争洗礼赋予文物更坚韧的精神内涵在《国宝奇旅》第一集中,编剧借女主角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古董流传千百年,在不同的人手上流转,见证着无数的悲欢离合,古董虽然不会讲话,但比很多会讲话的人有内涵多了”。近年来,“让国宝活起来”的呼唤声声入心。每一件国宝,都是古代生活的一个片段,当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台中、地库里,你或许想象不到它在千百年前曾见证多少纷繁世事。 其实,文物的价值并不止是文物自我的价值,而是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它们自出生起便为我们默默保存了亲历的历史。为什么当战争来临,各国惯例都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护送文物至安全地带?国破山河在,文脉之根不断,民族之魂便生生不息。 在今天的故宫文物展览中,我们会着重介绍部分国宝是“南迁的文物”――这一万三千箱文物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被赋予了更具韧性的内涵,是当年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人忠于捍卫中华传统文化的血泪精神。今天,撰写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更是讴歌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气与毅力,这种担当感,以很“燃”的奉献方式振臂一呼,让中华文脉得以延续,璀璨耀目、生生不息。 | |
上一篇 : 欧阳自远 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 月球背面究竟有啥玄机?“嫦娥之父”这么说 | |
下一篇 : 钱月宝 江苏梦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走遍中国》杂志社: 走遍中国网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京)
电话:010-62769709 :联系:手机:13295519194· QQ:958182037 闻名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走遍中国》杂志社:2015 www.zbzgw.cn 走遍中国网 ,技术支持:合肥海风 备案号:皖ICP备2025079647号-1